第1章 年后
推荐阅读:深空彼岸、明克街13号、最强战神、渡劫之王、天下第一、万族之劫、重生之都市仙尊、好想住你隔壁、特种奶爸俏老婆、妖夏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bw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二零一零年正月十六。
省城的年味刚刚散尽,大街小巷还残留着烟花爆竹的碎削。
初十下的一场大雪让这个冬天的寒冷又增加几分,走在街上的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,帽子拉紧,很多人把口罩戴上,只露出两只眼睛,哈气在口罩上结层白霜。
这是省城近十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。
马路面上的雪被过往的车辆轧没了,黝黑的柏油路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亮。街道两旁的杨树下堆着残雪,不那么洁白,灰突突的。一些门市店铺前有推起的雪人,带着小红帽,鼻子是长长的胡萝卜,为这个寒冷而枯燥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童趣。
省城,共和国长子,一座古老而英雄的城市。
七千二百年前,人类在此农耕渔猎,繁衍生息,创造了新乐文化。
春秋时立邦,后建制为郡,几经沧桑,素有“一朝发祥地,两代帝王都”之称。清太祖迁都于此,时称“盛京”,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,建立满清国。
一代帝王埋身于此,建了皇陵——北陵。
北陵公园独占一隅,古树参天。陵前庄严肃穆,陵后静霭森森。
沿着黄河大街往北走,过北陵公园西门,再过二环桥,便到了三台子,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飞起的地方。
三台子,兵家必争之地。地处省北,紧守省城北大门,地势高于市区十米。新中国成立后,战斗机制造厂兴建于此,为国家兵工厂。
由于飞机制造厂的存在,改革开放前这里还处于管制时期,拿建楼来说,不能超过八层,要不然影响飞机起飞降落,所以三台子的居民楼大都是五到六层的,高层的没有,最多的是前苏联时期援建的三层住宅楼,一律铅灰的无产阶级本色。
九十年代初期从三台子到市区还叫去市里呢,那时这里也确实是郊区,除了飞机厂和附近的几个居民小区外,周围都是稻田地,再往北走就是农村了。
随着市区的增容外扩,这里也逐渐的被开发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现在已经和市里没啥区别了。尤其是地铁二号线的开通,整个三台子活泛起来,隐隐有超过市内五大区的势头。
地铁站在松山路和黄河大街交叉口。
没修地铁的时候这里只是个普通交通岗,现在成了繁华地带。随着地铁的开通,整个松山路和黄河大街的房价随之上涨,从四千直接蹿升到六千,并且还在上涨。
老谭家在松山路南的老四五零小区,说是小区其实是个大院,前苏联援建的三层住宅楼。一个楼口三家人,共用一个卫生间,一个厨房,每家一屋,面积十八平米。
昨天元宵节,老谭一家三口和隔壁李哥家三口一起过的,吃饭的时候李哥问老谭什么时候买房子,老谭看看老婆林燕,林燕说等啥时候动迁啥时候买。李哥看了一眼前面的地铁站说动迁也快,顶多两年。
李哥在梧景新村买的期房,还有一年下来。梧景新村是武警总队开发的,李哥武警出身,给的内部价,两千四一平。外部人这个价下不来,至少六千打底。
俩家是十多年的邻居,处的和一家人一样。李哥买房子的时候撺弄老谭也买,林燕觉着手里的钱不宽裕,想缓两年。没成想现在的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蹿,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涨的节奏,更不宽裕了。
上两天从老家过完年回来,老谭说不准备打工了,想开个小饭店。
从二十一岁那年出来打工,到今年三十七一直在饭店干了,当了十多年厨师,别的不会就会炒菜。现在不想再出去给人家炒菜,省思着自己干。
林燕说家里的钱是留着买房子的,不能开饭店。叫他努努力奋斗两年,等买完房子再开饭店。
见老婆不同意也就没再往下说,知道再说下去就是吵架,没必要。
儿子一周岁之后,为了多挣点钱,老谭一直在外地工作了。先在阜新干了两年,之后去了滨海,一干三年。夫妻俩长期两地生活,总不在一起,感情上出现了危机,成了住在一个屋里的陌生人。
两口子都能过日子,为了家和孩子拼命挣钱,可就没了那个激情。
女人结婚有了孩子之后,精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,老公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。
林燕是个强势女人,有性格,脾气倔,能吃苦,有开创精神。用流行话说就是女汉子。老谭长年在外,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,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,儿子教育的乖巧懂事,对一个女人来说够厉害的。
这些年林燕不容易,家里没个男人不行,遇到点啥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。尤其是孩子感冒发烧,心里那个焦急劲儿就别提了,恨不得老谭马上回来才好。
但是没办法,谁叫日子困难呢。
老谭得在外面挣钱,没钱拿啥过日子?
谁也不愿意两地生活,这不是没办法吗。现在苦就苦点儿,等买了房子就好了,都喘口气,说啥也不让老谭去外地了。
老谭在外地工作,每年能回来一趟不错了。饭店工作就这样,一个萝卜一个坑,你走了别人马上顶上,根本不留空。
为了挣钱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这也是农村出来的打工人的无奈与现实。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下去,首先得解决住房问题,总不能一辈子租房子住。不像城市的原居民,不用为住房发愁,如果再有一个稳定的工作,几乎一辈子都不用愁了。
对打工者来说那是羡慕嫉妒恨。
他们从农村出来的时候啥也没有,有的就是一把子力气和农村人的憨厚与朴实。要想从啥也没有做到啥都有,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难以想象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味其中的心酸。
林燕刚强,一挺就是五年。
五年时间,能够改变很多东西。
老谭站在楼口,一边抽烟一边想早上林燕上班前说的话,要他出去找个活干,儿子过两天从姥姥家回来,得交幼儿园园费了。
他当时趴在床上,心说这刚待几天,大正月十六就出去找活,还有没有王法了?当然,只能在心里说说,不能当面叫嚣,那是找着干架呢。
当了这些年厨师长,知道怎么对付。
马上从床上爬起来痛快的说:“今天出去找工作,多走几个地方,看看有好工作没。”然后又死心不改的试探,小声说:“不行就开个小饭店。”
林燕瞅也没瞅他,冷声道:“开饭店就别想了,在家把协议书好好看看,要不签字,要不就老实待着。不签字也行,但必须按着上面做。”
老谭是去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从滨海回来的,准备回老家过年,知为回家花多少钱、怎么花俩人产生分歧,进而发生争吵。林燕一来气提出离婚,并且用两个小时的漫长时间不辞辛劳的起草了离婚协议书,毫不留情的叫老谭签字。
当时老谭在气头上,看也没看,直接无视女皇的嚣张气焰,闷头睡觉,这事也就这么地了。
其实也没啥大事,老谭母亲七十七,在老家由他五姐养着,按理说应该由他这个儿子赡养,林燕这个当儿媳妇的也没意见。可是老太太岁数大了,离不开农村,五个姐姐也不叫老谭把老妈接到城里来。
他们一家三口回五姐家过年,五姐有公公婆婆呢。老谭想给母亲三千块钱,给五姐的公公婆婆每人一千,这样好看点,也给五姐长脸。
林燕不这么想,认为给婆婆三千可以,等五姐的公婆不用给,又不是自己的公婆。
女人都这样,一说给婆家拿钱就心疼胆疼的,给自己娘家拿多少都行,还唯恐不够。
林燕在家是老大,身下有两个弟弟。大弟结婚几乎都是林燕拿的钱,小弟从初中开始就是林燕供着,现在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是林燕拿钱,老谭虽然不说,但心里有数。
俩人处对象的时候老谭就知道林燕家困难,自己家也穷,都是苦瓜蛋子出身,谁也不挑谁。经过风风雨雨十多年的打拼,现在日子虽然不富足,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林燕顾娘家老谭理解,谁叫林燕是老大呢,自己的五个姐姐也都顾娘家。
本以为年过完了,协议的事也就过去了。两口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,吵归吵,还不过日子了?没成想林燕旧事重提,老谭有些来气,问了林燕一句啥意思。
林燕说没啥意思,然后道:“马上给儿子交园费,还得交下季度房租,一家三口还得吃吧,还得喝吧?你赶紧找活干,别总在家待着。”
“开饭店你不是不让吗?”老谭道。
“开饭店你就别想了,不可能拿钱叫你霍霍去,赶紧找个活,不用当啥厨师长,厨师就行。一个月交家四千,剩下的你愿意干啥干啥,什么找小姐、养小三、处铁子随便,我不管。”
林燕说完上班走了。
其实林燕说的很对,只不过语气生硬些罢了。
在家待着就得花钱,挣钱不容易,花可容易着呢。
老谭正想着的时候电话响了,陌生号码。
“您好,哪位?”老谭问。
“兄弟,我是麻将社你黑哥,干啥呢?”
“哦,黑哥,没啥事,待着呢。”
“过来玩两把呗,三缺一。”
“好,一会儿过去。”
打电话的是大院老黑,以前三台子老皮子,现在岁数大了,在家开个麻将社,收点水钱养活自己。麻将不大,一锅十五,点子背一天有一百块钱够输了。
老谭不爱打麻将,也不咋会。头两天李哥放假,闲着没事领着他去玩过两回。和老黑在一个大院住着,就当是捧场了。
当天老黑把他的电话号要去,说缺人的时候过去凑个手。
工作的事已经给省城的朋友打过招呼,叫给留意着。像老谭这样的厨师找活都是朋友间相互介绍,没有看广告去应聘的。看广告应聘的都是刚从学习班出来的,在厨师圈还没啥名气,也不认识几个朋友。
反正没啥事,闲着也是闲着,老谭一掉屁股,往老黑的麻将社拐去。
二零一零年正月十六。
省城的年味刚刚散尽,大街小巷还残留着烟花爆竹的碎削。
初十下的一场大雪让这个冬天的寒冷又增加几分,走在街上的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,帽子拉紧,很多人把口罩戴上,只露出两只眼睛,哈气在口罩上结层白霜。
这是省城近十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。
马路面上的雪被过往的车辆轧没了,黝黑的柏油路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亮。街道两旁的杨树下堆着残雪,不那么洁白,灰突突的。一些门市店铺前有推起的雪人,带着小红帽,鼻子是长长的胡萝卜,为这个寒冷而枯燥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童趣。
省城,共和国长子,一座古老而英雄的城市。
七千二百年前,人类在此农耕渔猎,繁衍生息,创造了新乐文化。
春秋时立邦,后建制为郡,几经沧桑,素有“一朝发祥地,两代帝王都”之称。清太祖迁都于此,时称“盛京”,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,建立满清国。
一代帝王埋身于此,建了皇陵——北陵。
北陵公园独占一隅,古树参天。陵前庄严肃穆,陵后静霭森森。
沿着黄河大街往北走,过北陵公园西门,再过二环桥,便到了三台子,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飞起的地方。
三台子,兵家必争之地。地处省北,紧守省城北大门,地势高于市区十米。新中国成立后,战斗机制造厂兴建于此,为国家兵工厂。
由于飞机制造厂的存在,改革开放前这里还处于管制时期,拿建楼来说,不能超过八层,要不然影响飞机起飞降落,所以三台子的居民楼大都是五到六层的,高层的没有,最多的是前苏联时期援建的三层住宅楼,一律铅灰的无产阶级本色。
九十年代初期从三台子到市区还叫去市里呢,那时这里也确实是郊区,除了飞机厂和附近的几个居民小区外,周围都是稻田地,再往北走就是农村了。
随着市区的增容外扩,这里也逐渐的被开发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现在已经和市里没啥区别了。尤其是地铁二号线的开通,整个三台子活泛起来,隐隐有超过市内五大区的势头。
地铁站在松山路和黄河大街交叉口。
没修地铁的时候这里只是个普通交通岗,现在成了繁华地带。随着地铁的开通,整个松山路和黄河大街的房价随之上涨,从四千直接蹿升到六千,并且还在上涨。
老谭家在松山路南的老四五零小区,说是小区其实是个大院,前苏联援建的三层住宅楼。一个楼口三家人,共用一个卫生间,一个厨房,每家一屋,面积十八平米。
昨天元宵节,老谭一家三口和隔壁李哥家三口一起过的,吃饭的时候李哥问老谭什么时候买房子,老谭看看老婆林燕,林燕说等啥时候动迁啥时候买。李哥看了一眼前面的地铁站说动迁也快,顶多两年。
李哥在梧景新村买的期房,还有一年下来。梧景新村是武警总队开发的,李哥武警出身,给的内部价,两千四一平。外部人这个价下不来,至少六千打底。
俩家是十多年的邻居,处的和一家人一样。李哥买房子的时候撺弄老谭也买,林燕觉着手里的钱不宽裕,想缓两年。没成想现在的房价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蹿,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涨的节奏,更不宽裕了。
上两天从老家过完年回来,老谭说不准备打工了,想开个小饭店。
从二十一岁那年出来打工,到今年三十七一直在饭店干了,当了十多年厨师,别的不会就会炒菜。现在不想再出去给人家炒菜,省思着自己干。
林燕说家里的钱是留着买房子的,不能开饭店。叫他努努力奋斗两年,等买完房子再开饭店。
见老婆不同意也就没再往下说,知道再说下去就是吵架,没必要。
儿子一周岁之后,为了多挣点钱,老谭一直在外地工作了。先在阜新干了两年,之后去了滨海,一干三年。夫妻俩长期两地生活,总不在一起,感情上出现了危机,成了住在一个屋里的陌生人。
两口子都能过日子,为了家和孩子拼命挣钱,可就没了那个激情。
女人结婚有了孩子之后,精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,老公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。
林燕是个强势女人,有性格,脾气倔,能吃苦,有开创精神。用流行话说就是女汉子。老谭长年在外,她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,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,儿子教育的乖巧懂事,对一个女人来说够厉害的。
这些年林燕不容易,家里没个男人不行,遇到点啥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。尤其是孩子感冒发烧,心里那个焦急劲儿就别提了,恨不得老谭马上回来才好。
但是没办法,谁叫日子困难呢。
老谭得在外面挣钱,没钱拿啥过日子?
谁也不愿意两地生活,这不是没办法吗。现在苦就苦点儿,等买了房子就好了,都喘口气,说啥也不让老谭去外地了。
老谭在外地工作,每年能回来一趟不错了。饭店工作就这样,一个萝卜一个坑,你走了别人马上顶上,根本不留空。
为了挣钱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这也是农村出来的打工人的无奈与现实。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下去,首先得解决住房问题,总不能一辈子租房子住。不像城市的原居民,不用为住房发愁,如果再有一个稳定的工作,几乎一辈子都不用愁了。
对打工者来说那是羡慕嫉妒恨。
他们从农村出来的时候啥也没有,有的就是一把子力气和农村人的憨厚与朴实。要想从啥也没有做到啥都有,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难以想象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味其中的心酸。
林燕刚强,一挺就是五年。
五年时间,能够改变很多东西。
老谭站在楼口,一边抽烟一边想早上林燕上班前说的话,要他出去找个活干,儿子过两天从姥姥家回来,得交幼儿园园费了。
他当时趴在床上,心说这刚待几天,大正月十六就出去找活,还有没有王法了?当然,只能在心里说说,不能当面叫嚣,那是找着干架呢。
当了这些年厨师长,知道怎么对付。
马上从床上爬起来痛快的说:“今天出去找工作,多走几个地方,看看有好工作没。”然后又死心不改的试探,小声说:“不行就开个小饭店。”
林燕瞅也没瞅他,冷声道:“开饭店就别想了,在家把协议书好好看看,要不签字,要不就老实待着。不签字也行,但必须按着上面做。”
老谭是去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从滨海回来的,准备回老家过年,知为回家花多少钱、怎么花俩人产生分歧,进而发生争吵。林燕一来气提出离婚,并且用两个小时的漫长时间不辞辛劳的起草了离婚协议书,毫不留情的叫老谭签字。
当时老谭在气头上,看也没看,直接无视女皇的嚣张气焰,闷头睡觉,这事也就这么地了。
其实也没啥大事,老谭母亲七十七,在老家由他五姐养着,按理说应该由他这个儿子赡养,林燕这个当儿媳妇的也没意见。可是老太太岁数大了,离不开农村,五个姐姐也不叫老谭把老妈接到城里来。
他们一家三口回五姐家过年,五姐有公公婆婆呢。老谭想给母亲三千块钱,给五姐的公公婆婆每人一千,这样好看点,也给五姐长脸。
林燕不这么想,认为给婆婆三千可以,等五姐的公婆不用给,又不是自己的公婆。
女人都这样,一说给婆家拿钱就心疼胆疼的,给自己娘家拿多少都行,还唯恐不够。
林燕在家是老大,身下有两个弟弟。大弟结婚几乎都是林燕拿的钱,小弟从初中开始就是林燕供着,现在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是林燕拿钱,老谭虽然不说,但心里有数。
俩人处对象的时候老谭就知道林燕家困难,自己家也穷,都是苦瓜蛋子出身,谁也不挑谁。经过风风雨雨十多年的打拼,现在日子虽然不富足,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林燕顾娘家老谭理解,谁叫林燕是老大呢,自己的五个姐姐也都顾娘家。
本以为年过完了,协议的事也就过去了。两口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,吵归吵,还不过日子了?没成想林燕旧事重提,老谭有些来气,问了林燕一句啥意思。
林燕说没啥意思,然后道:“马上给儿子交园费,还得交下季度房租,一家三口还得吃吧,还得喝吧?你赶紧找活干,别总在家待着。”
“开饭店你不是不让吗?”老谭道。
“开饭店你就别想了,不可能拿钱叫你霍霍去,赶紧找个活,不用当啥厨师长,厨师就行。一个月交家四千,剩下的你愿意干啥干啥,什么找小姐、养小三、处铁子随便,我不管。”
林燕说完上班走了。
其实林燕说的很对,只不过语气生硬些罢了。
在家待着就得花钱,挣钱不容易,花可容易着呢。
老谭正想着的时候电话响了,陌生号码。
“您好,哪位?”老谭问。
“兄弟,我是麻将社你黑哥,干啥呢?”
“哦,黑哥,没啥事,待着呢。”
“过来玩两把呗,三缺一。”
“好,一会儿过去。”
打电话的是大院老黑,以前三台子老皮子,现在岁数大了,在家开个麻将社,收点水钱养活自己。麻将不大,一锅十五,点子背一天有一百块钱够输了。
老谭不爱打麻将,也不咋会。头两天李哥放假,闲着没事领着他去玩过两回。和老黑在一个大院住着,就当是捧场了。
当天老黑把他的电话号要去,说缺人的时候过去凑个手。
工作的事已经给省城的朋友打过招呼,叫给留意着。像老谭这样的厨师找活都是朋友间相互介绍,没有看广告去应聘的。看广告应聘的都是刚从学习班出来的,在厨师圈还没啥名气,也不认识几个朋友。
反正没啥事,闲着也是闲着,老谭一掉屁股,往老黑的麻将社拐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