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四章 乌桓归化
推荐阅读: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重生民国娇小姐、奋斗1981、神医狂妃:邪王,甜甜宠、毒妻难逃:仙尊,太强势!、冥婚,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、舌尖上的大宋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bw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在匈奴草原的分割谈判中,赵启明始终以为自己左右了局势。在对待北方诸部的态度上,甚至是乌桓的朝贡,他都认为是自己从中引导,并且斡旋的结果。
到了现在他才知道,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但并不是决策人。
以乌桓来说,赵启明觉得这个部落可以争取,并通过薄西海成功让乌桓臣服,但对于是否接受臣服,朝臣和汉武帝肯定也经过了商议,才最终决定准许他这么坐。
可能最让朝臣下定决心的,是薄西海穿着华服招摇过市。
这在朝臣看来是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,再加上薄西海对中原的富庶和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,很容易就成了亲汉派。对汉武帝来说,这样的民族比鲜卑更好控制。
可能从那个时候起,汉武帝就有了通过中原文化来控制乌桓的计划。
“但这个计划怎么展开?”赵启明有些好奇。
“什么计划?”
“通过文化控制乌桓的计划。”
“说不上控制。”静安公主笑着说:“只是想让乌桓移风易俗。”
“那最终目标呢?”
静安公主想了想:“归化。”
“归化?”赵启明的眼睛亮了起来。
“如果乌桓能改变习性,生活习惯上更接近中原,同样使用小篆文字,说的也是汉话,自然也就成了汉朝的子民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到那时,也就无所谓控制了。”
高明。
赵启明真有点佩服这些政治家。
显然,汉武帝又想到了他的前面。按照他的想法,只是通过文化让乌桓变成温顺的民族,也就更好控制。但汉武帝的计划却是让乌桓归化,甚至让他们成为汉族人。
如果真能达到那样的目的,乌桓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。以后的乌桓人就算血缘上和中原王朝不同,但他们以汉朝的子民自居,乌桓的领土当然也就成为了汉朝的江山。
在赵启明看来,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。
毕竟乌桓的领地基本都在大兴安岭以南地区,是有着黑土地之城的松嫩平原,
和匈奴草原最本质的区别,是那里可以发展农耕。
事实上在赵启明那个年代,松嫩平原本就是著名的粮仓。
如此富饶的好地方如果能纳入汉朝的版图,就算以后汉朝已经不复存在,在大一统的思想指导下,对以后的中原王朝,也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,和堪称伟大的遗产。
赵启明激动起来。
他觉得自己正在参与重大的历史事件,所以马上建议道:“如果是这样的目的,除了文化之外,还要发展他们的思想,让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更亲近中原,才会对汉朝有归属感。”
“何谓归属感?”
“就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的子民,不需要别人强迫他们承认。”
静安笑了:“你有想法就说出来吧。”
“给他们诗书经典,乌桓就能有读书人。”赵启明有点兴奋:“可以提供些奖励,让那些读书不错的乌桓人通过考试,然后来长安读书生活,让他们更好的认识中原。”
“让他们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。”静安公主不解:“但让他们到哪里读书?”
“太学。”
“太学?”听到这话,静安公主有些无奈:“太学还未创办。”
“可以先有这样的计划。”赵启明解释说:“想让乌桓有读书人,那也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,既然陛下现在就有创办太学的想法,等乌桓有了读书人就肯定已经完成了。”
静安公主点头:“你接着往下说。”
“让那些读书不错的乌桓人来太学进修,在长安城里生活。”赵启明说:“等到他们有了很好的学问,还可以让他们成为地方官员,甚至是参知政事的朝臣。”
“让他们当官?”静安公主皱眉。
显然,让乌桓的读书人长安生活这都是可以接受的,但是让那些外族人成为地方官员甚至是朝臣,即便是思想上不那么保守的静安公主,也觉得有些不妥。
“你认为这样不好,是觉得他们是外族。”赵启明笑着说:“只要你把他们当成外族,他们就永远不会归化,同样的道理,想让他们归化就不能把他们当成外族。”
听到这话,静安公主也笑了:“妾身是妇道人家,总归没有夫君想的长远。”
“这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就接受的。”
“且不管是否能够接受,夫君继续说下去便是。“
赵启明接着道:“让他们来长安读书生活,是让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接近我们,让他们参与国家决策,是让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治国理念。这么说你能理解吧?”
静安公主点头。
“但这些人不能永远留在长安。”赵启明说到这里,看了眼静安公主的表情:“等重新回到乌桓,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治国理念,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他的乌桓人。”
“不如让乌桓的贵族来长安。”
“恩?”
“有道是上行下效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除了读书不错的,还应该让乌桓的贵族来长安读书生活,这些人控制着乌桓,会更加行之有效的带给乌桓以变革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这倒是不错。“
静安公主笑了:“赏赐乌桓诗书经典只是起了个头,夫君的计划周全,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办法进行下去,恐怕用不了多少年,乌桓就能真的归化了。”
“这是长远的计划。”赵启明说的嘴有些干,便端起茶水来喝。
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其他的事情夫君不用管,妾身自会去找人商量,不过让乌桓的读书人来长安读书,甚至是做官的事情,这恐怕要麻烦夫君了。”
正如赵启明所说,这的确是长远的计划。
与此同时,这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。
赵启明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到这个阴谋当中,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在暗中出谋划策,所以静安公主让他出面的时候,他立即拒绝道:“这种事情可不要找我。”
“夫君有事?”
“当然。”赵启明理直气壮的说:“我家正在熏腊肉呢。”
静安公主好笑:“你熏你的腊肉,和国策并不冲突。”
“那怎么能行?”赵启明说:“我怎么觉得你赖上我了,之前分割匈奴草原的时候就说好了,事情办完就没我事了,怎么现在又让我去负责乌桓归化的事情了?”
“没让夫君负责,只是去跟薄西海商量。”
“找别人去商量。”
“可除了夫君以外,没人和薄西海有交情。”
赵启明张了张嘴,终究还是无话可说。
看来这差事真的是舍我其谁了。
“朝贡已经结束。”静安公主笑着说:“估计薄西海很快就要拜访夫君了。”
在匈奴草原的分割谈判中,赵启明始终以为自己左右了局势。在对待北方诸部的态度上,甚至是乌桓的朝贡,他都认为是自己从中引导,并且斡旋的结果。
到了现在他才知道,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但并不是决策人。
以乌桓来说,赵启明觉得这个部落可以争取,并通过薄西海成功让乌桓臣服,但对于是否接受臣服,朝臣和汉武帝肯定也经过了商议,才最终决定准许他这么坐。
可能最让朝臣下定决心的,是薄西海穿着华服招摇过市。
这在朝臣看来是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,再加上薄西海对中原的富庶和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,很容易就成了亲汉派。对汉武帝来说,这样的民族比鲜卑更好控制。
可能从那个时候起,汉武帝就有了通过中原文化来控制乌桓的计划。
“但这个计划怎么展开?”赵启明有些好奇。
“什么计划?”
“通过文化控制乌桓的计划。”
“说不上控制。”静安公主笑着说:“只是想让乌桓移风易俗。”
“那最终目标呢?”
静安公主想了想:“归化。”
“归化?”赵启明的眼睛亮了起来。
“如果乌桓能改变习性,生活习惯上更接近中原,同样使用小篆文字,说的也是汉话,自然也就成了汉朝的子民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到那时,也就无所谓控制了。”
高明。
赵启明真有点佩服这些政治家。
显然,汉武帝又想到了他的前面。按照他的想法,只是通过文化让乌桓变成温顺的民族,也就更好控制。但汉武帝的计划却是让乌桓归化,甚至让他们成为汉族人。
如果真能达到那样的目的,乌桓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。以后的乌桓人就算血缘上和中原王朝不同,但他们以汉朝的子民自居,乌桓的领土当然也就成为了汉朝的江山。
在赵启明看来,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。
毕竟乌桓的领地基本都在大兴安岭以南地区,是有着黑土地之城的松嫩平原,
和匈奴草原最本质的区别,是那里可以发展农耕。
事实上在赵启明那个年代,松嫩平原本就是著名的粮仓。
如此富饶的好地方如果能纳入汉朝的版图,就算以后汉朝已经不复存在,在大一统的思想指导下,对以后的中原王朝,也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,和堪称伟大的遗产。
赵启明激动起来。
他觉得自己正在参与重大的历史事件,所以马上建议道:“如果是这样的目的,除了文化之外,还要发展他们的思想,让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更亲近中原,才会对汉朝有归属感。”
“何谓归属感?”
“就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的子民,不需要别人强迫他们承认。”
静安笑了:“你有想法就说出来吧。”
“给他们诗书经典,乌桓就能有读书人。”赵启明有点兴奋:“可以提供些奖励,让那些读书不错的乌桓人通过考试,然后来长安读书生活,让他们更好的认识中原。”
“让他们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。”静安公主不解:“但让他们到哪里读书?”
“太学。”
“太学?”听到这话,静安公主有些无奈:“太学还未创办。”
“可以先有这样的计划。”赵启明解释说:“想让乌桓有读书人,那也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,既然陛下现在就有创办太学的想法,等乌桓有了读书人就肯定已经完成了。”
静安公主点头:“你接着往下说。”
“让那些读书不错的乌桓人来太学进修,在长安城里生活。”赵启明说:“等到他们有了很好的学问,还可以让他们成为地方官员,甚至是参知政事的朝臣。”
“让他们当官?”静安公主皱眉。
显然,让乌桓的读书人长安生活这都是可以接受的,但是让那些外族人成为地方官员甚至是朝臣,即便是思想上不那么保守的静安公主,也觉得有些不妥。
“你认为这样不好,是觉得他们是外族。”赵启明笑着说:“只要你把他们当成外族,他们就永远不会归化,同样的道理,想让他们归化就不能把他们当成外族。”
听到这话,静安公主也笑了:“妾身是妇道人家,总归没有夫君想的长远。”
“这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就接受的。”
“且不管是否能够接受,夫君继续说下去便是。“
赵启明接着道:“让他们来长安读书生活,是让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接近我们,让他们参与国家决策,是让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治国理念。这么说你能理解吧?”
静安公主点头。
“但这些人不能永远留在长安。”赵启明说到这里,看了眼静安公主的表情:“等重新回到乌桓,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治国理念,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他的乌桓人。”
“不如让乌桓的贵族来长安。”
“恩?”
“有道是上行下效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除了读书不错的,还应该让乌桓的贵族来长安读书生活,这些人控制着乌桓,会更加行之有效的带给乌桓以变革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这倒是不错。“
静安公主笑了:“赏赐乌桓诗书经典只是起了个头,夫君的计划周全,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办法进行下去,恐怕用不了多少年,乌桓就能真的归化了。”
“这是长远的计划。”赵启明说的嘴有些干,便端起茶水来喝。
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”静安公主说:“其他的事情夫君不用管,妾身自会去找人商量,不过让乌桓的读书人来长安读书,甚至是做官的事情,这恐怕要麻烦夫君了。”
正如赵启明所说,这的确是长远的计划。
与此同时,这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。
赵启明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到这个阴谋当中,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在暗中出谋划策,所以静安公主让他出面的时候,他立即拒绝道:“这种事情可不要找我。”
“夫君有事?”
“当然。”赵启明理直气壮的说:“我家正在熏腊肉呢。”
静安公主好笑:“你熏你的腊肉,和国策并不冲突。”
“那怎么能行?”赵启明说:“我怎么觉得你赖上我了,之前分割匈奴草原的时候就说好了,事情办完就没我事了,怎么现在又让我去负责乌桓归化的事情了?”
“没让夫君负责,只是去跟薄西海商量。”
“找别人去商量。”
“可除了夫君以外,没人和薄西海有交情。”
赵启明张了张嘴,终究还是无话可说。
看来这差事真的是舍我其谁了。
“朝贡已经结束。”静安公主笑着说:“估计薄西海很快就要拜访夫君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