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六章 舂米
推荐阅读: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重生民国娇小姐、奋斗1981、神医狂妃:邪王,甜甜宠、毒妻难逃:仙尊,太强势!、冥婚,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、舌尖上的大宋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bw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汉武帝的废后风波让长安城气氛紧张,但城外的乡村却并没有受到影响。
当关中地区的小麦收割逐渐结束,太平寨的水稻也喜获丰收,在连绵秋雨之后的艳阳天里,正是晒谷的好时候。
村里的晒谷场是多山的太平寨中不多的平地。这里的地面整齐,被金黄的稻谷铺满。村里的妇女们手握竹耙,熟练的翻动着稻谷,彼此间有说有笑。被她们带来的孩子过惯了苦日子,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,即使平时再调皮也不敢过来捣乱,此时正在不远处的草垛上玩耍。
赵启明蹲在地上,抓着把稻谷仔细查看。
他发现这些稻谷后世的品种相比,显得不那么饱满,只是要比东乡亭的小麦好一些。并且这些稻谷没有去皮,稻壳粗糙有些扎手,所以他只看了看就又撒到了地上。
“要是再晴上几天就好了。”郑国站在赵启明身边,眯着眼睛看着天上。
赵启明站起身来,看着晒谷场:“所有的稻谷都要晒吧?”
“是。”听到赵启明说话,郑国赶紧回道:“刚收上来的稻谷带着潮气,要晒过了之后才能方便保存,可惜太平寨的晒谷场太小了,所以需要更多的好天气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放心,还能晴上几天。”
“小侯爷怎么知道?”
“钱管家说的。”
听到赵启明这么说,郑国明显松了口气:“如果是这样,那可真是太好了。”
赵启明好笑。钱管家的确说过还能晴上几天,只是他没想到钱管家作为人体气象站的影响力已经传到了太平寨,连郑国都知道钱管家预测天气的准确性,也就可见其威名远播了。
看来真应该给钱管家弄个气象站,让老头为附近的村民们当天气预报员了。
“晒完了之后就应该要去皮了吧?”
“小侯爷说的是去壳吧?”郑国说:“晒好的稻谷直接装起来保存就是了,稻壳有防潮的作用,所以大部分都不需要去壳,等明年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,就是陈米了。”
“那新米呢?”
“新米不多。”郑国指着晒谷场外:“那边正在舂米,小侯爷要不要去看?”
赵启明点头,带着秦文和郑国往晒谷场边走去。
在晒谷场的不远处,有稻草堆成的草垛,许多村里的孩子正在上面玩耍。
物质贫乏的公元前,能用砖瓦造房的只是少数,贫苦人家多是就地取材,选择方便获取的材料。太平寨种植水稻,秋收后的稻可以来修缮房屋,也可以和黄泥加以混合,作为糊墙的材料。所以即便只是些稻草,在庄户人眼中也是重要物资。眼看着那些孩子在草垛上玩耍,晒太阳的老人总要啰嗦几句:“小心着点,不要玩火。”
郑国从老人面前经过,规矩的行礼。
老人认识他,就报以笑容,然后点头。可惜赵启明他们是不认识的,所以眯起眼睛看了半天,也没任何动静,查启明也只能打了个招呼,然后就和郑国继续往前走去。
“那就是舂米?”
在晒谷场边的大树下,传来有清晰的号子,和很有节奏的敲击声。
赵启明老远就能看到,有几个光着膀子的青壮劳力正挥汗如雨。
等走进了才发现,那些青壮劳力手里都拿着石碓。随着整齐的号子,这些青壮劳力用石碓击打着石盆,而在石盆的边上,有个庄稼人盘腿坐着,手里正拿着根扫帚似得刷子,随着石碓有节奏的落下,配合着翻动里面的稻谷。
这就是所谓的舂米。
老实说,这这并不是复杂的工艺。看上去只是利用了石碓的撞击力,让稻谷的糠皮分离。那个坐在地上的用扫帚刷子在石盆里翻动,使石碓的撞击力均匀的作用。只要反复进行下去,要不了多长的时间,石盆里的所有稻谷就能全部去壳,得到白色的稻米。
这种舂米的方法,赵启明还是头次见到。
但真正让他感到新鲜的,是这些人互相之间的配合。
光着膀子的人挥舞着石碓,要按照相同的节奏,不能有任何的差错。翻动着稻谷的人也要小心留意,要是错过了把手伸进去的时机,那石碓就有可能砸在他的手上,让他从此成为杨过。
这显然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。
可这些人却并没有想象中专注,当看到有人走过来的时候,他们居然都转过头来,手中的工作却没有停下,看的赵启明/心惊肉跳。
“忙你们的吧。”他制止了那些人准备行礼的冲动。
郑国也告诉他们继续,然后朝赵启明说:“孙里正知道小侯爷要来,特意请人过来舂米,等弄好了就有新米煮成的饭吃了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那我可要尝尝。”
他们说话的时候,那些舂米的庄稼人继续着他们的工作。
只是因为旁边有了人,估计心里些紧张,互相的配合就变得不再默契。
眼看着他们的动作逐渐有些凌乱,赵启明头皮发麻,唯恐看到石碓砸中手背的血腥画面,所以赶紧说:“这舂米挺危险的,我们还是站远点看吧。”
“其实只是配合习惯了就好。”秦文不在意的说:“舂米这事我也会。”
“你会?”
“要不然,我去试试?”
说话间,那些舂米的庄户也发觉了动作有些不对,所以忽然间停了下来。
郑国见此,便小心的朝赵启明道:“让秦护卫试试吧,倒也并不碍事。”
看着秦文很感兴趣的样子,赵启明也不好拒绝他,只能说:“那你试试吧。”
很快,秦文就换下了某个庄户,毫不费力的抓起石碓。随着号子声有节奏的响起,秦文逐渐掌握了规律,跟着其他几个拿石碓的庄稼人,按照顺序击打着石盆。
“小侯爷觉得如何?”秦文动作不停,抬起头来咧着嘴笑。
“还行。”赵启明叮嘱道:“你最好看着点石盆里。”
“不碍事。”秦文说:“主要是掌握节奏,跟练武没多大区别。”
“练武?”赵启明好笑:“这庄稼把式跟武学还能有异曲同工之妙?”
“节奏要是掌握了,就等于学会了武功招式,剩下的事情即便是闭着眼睛,也不会有什么差错。”秦文解释着,忽然超赵启明问;“要不然小侯爷也来试试?”
赵启明还真有点跃跃欲试。
不过正当他要回答的时候,孙里正忽然跑了过来。
“小侯爷,新米已经蒸好了。”
“这么快?”
“让小侯爷久等了。”孙里正满脸笑容:“去寒舍尝尝吧?”
汉武帝的废后风波让长安城气氛紧张,但城外的乡村却并没有受到影响。
当关中地区的小麦收割逐渐结束,太平寨的水稻也喜获丰收,在连绵秋雨之后的艳阳天里,正是晒谷的好时候。
村里的晒谷场是多山的太平寨中不多的平地。这里的地面整齐,被金黄的稻谷铺满。村里的妇女们手握竹耙,熟练的翻动着稻谷,彼此间有说有笑。被她们带来的孩子过惯了苦日子,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,即使平时再调皮也不敢过来捣乱,此时正在不远处的草垛上玩耍。
赵启明蹲在地上,抓着把稻谷仔细查看。
他发现这些稻谷后世的品种相比,显得不那么饱满,只是要比东乡亭的小麦好一些。并且这些稻谷没有去皮,稻壳粗糙有些扎手,所以他只看了看就又撒到了地上。
“要是再晴上几天就好了。”郑国站在赵启明身边,眯着眼睛看着天上。
赵启明站起身来,看着晒谷场:“所有的稻谷都要晒吧?”
“是。”听到赵启明说话,郑国赶紧回道:“刚收上来的稻谷带着潮气,要晒过了之后才能方便保存,可惜太平寨的晒谷场太小了,所以需要更多的好天气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放心,还能晴上几天。”
“小侯爷怎么知道?”
“钱管家说的。”
听到赵启明这么说,郑国明显松了口气:“如果是这样,那可真是太好了。”
赵启明好笑。钱管家的确说过还能晴上几天,只是他没想到钱管家作为人体气象站的影响力已经传到了太平寨,连郑国都知道钱管家预测天气的准确性,也就可见其威名远播了。
看来真应该给钱管家弄个气象站,让老头为附近的村民们当天气预报员了。
“晒完了之后就应该要去皮了吧?”
“小侯爷说的是去壳吧?”郑国说:“晒好的稻谷直接装起来保存就是了,稻壳有防潮的作用,所以大部分都不需要去壳,等明年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,就是陈米了。”
“那新米呢?”
“新米不多。”郑国指着晒谷场外:“那边正在舂米,小侯爷要不要去看?”
赵启明点头,带着秦文和郑国往晒谷场边走去。
在晒谷场的不远处,有稻草堆成的草垛,许多村里的孩子正在上面玩耍。
物质贫乏的公元前,能用砖瓦造房的只是少数,贫苦人家多是就地取材,选择方便获取的材料。太平寨种植水稻,秋收后的稻可以来修缮房屋,也可以和黄泥加以混合,作为糊墙的材料。所以即便只是些稻草,在庄户人眼中也是重要物资。眼看着那些孩子在草垛上玩耍,晒太阳的老人总要啰嗦几句:“小心着点,不要玩火。”
郑国从老人面前经过,规矩的行礼。
老人认识他,就报以笑容,然后点头。可惜赵启明他们是不认识的,所以眯起眼睛看了半天,也没任何动静,查启明也只能打了个招呼,然后就和郑国继续往前走去。
“那就是舂米?”
在晒谷场边的大树下,传来有清晰的号子,和很有节奏的敲击声。
赵启明老远就能看到,有几个光着膀子的青壮劳力正挥汗如雨。
等走进了才发现,那些青壮劳力手里都拿着石碓。随着整齐的号子,这些青壮劳力用石碓击打着石盆,而在石盆的边上,有个庄稼人盘腿坐着,手里正拿着根扫帚似得刷子,随着石碓有节奏的落下,配合着翻动里面的稻谷。
这就是所谓的舂米。
老实说,这这并不是复杂的工艺。看上去只是利用了石碓的撞击力,让稻谷的糠皮分离。那个坐在地上的用扫帚刷子在石盆里翻动,使石碓的撞击力均匀的作用。只要反复进行下去,要不了多长的时间,石盆里的所有稻谷就能全部去壳,得到白色的稻米。
这种舂米的方法,赵启明还是头次见到。
但真正让他感到新鲜的,是这些人互相之间的配合。
光着膀子的人挥舞着石碓,要按照相同的节奏,不能有任何的差错。翻动着稻谷的人也要小心留意,要是错过了把手伸进去的时机,那石碓就有可能砸在他的手上,让他从此成为杨过。
这显然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。
可这些人却并没有想象中专注,当看到有人走过来的时候,他们居然都转过头来,手中的工作却没有停下,看的赵启明/心惊肉跳。
“忙你们的吧。”他制止了那些人准备行礼的冲动。
郑国也告诉他们继续,然后朝赵启明说:“孙里正知道小侯爷要来,特意请人过来舂米,等弄好了就有新米煮成的饭吃了。”
赵启明点头:“那我可要尝尝。”
他们说话的时候,那些舂米的庄稼人继续着他们的工作。
只是因为旁边有了人,估计心里些紧张,互相的配合就变得不再默契。
眼看着他们的动作逐渐有些凌乱,赵启明头皮发麻,唯恐看到石碓砸中手背的血腥画面,所以赶紧说:“这舂米挺危险的,我们还是站远点看吧。”
“其实只是配合习惯了就好。”秦文不在意的说:“舂米这事我也会。”
“你会?”
“要不然,我去试试?”
说话间,那些舂米的庄户也发觉了动作有些不对,所以忽然间停了下来。
郑国见此,便小心的朝赵启明道:“让秦护卫试试吧,倒也并不碍事。”
看着秦文很感兴趣的样子,赵启明也不好拒绝他,只能说:“那你试试吧。”
很快,秦文就换下了某个庄户,毫不费力的抓起石碓。随着号子声有节奏的响起,秦文逐渐掌握了规律,跟着其他几个拿石碓的庄稼人,按照顺序击打着石盆。
“小侯爷觉得如何?”秦文动作不停,抬起头来咧着嘴笑。
“还行。”赵启明叮嘱道:“你最好看着点石盆里。”
“不碍事。”秦文说:“主要是掌握节奏,跟练武没多大区别。”
“练武?”赵启明好笑:“这庄稼把式跟武学还能有异曲同工之妙?”
“节奏要是掌握了,就等于学会了武功招式,剩下的事情即便是闭着眼睛,也不会有什么差错。”秦文解释着,忽然超赵启明问;“要不然小侯爷也来试试?”
赵启明还真有点跃跃欲试。
不过正当他要回答的时候,孙里正忽然跑了过来。
“小侯爷,新米已经蒸好了。”
“这么快?”
“让小侯爷久等了。”孙里正满脸笑容:“去寒舍尝尝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