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4章 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
推荐阅读: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重生民国娇小姐、奋斗1981、神医狂妃:邪王,甜甜宠、毒妻难逃:仙尊,太强势!、冥婚,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、舌尖上的大宋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bw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“我能做到!”孔子不假思索地答道。
老子浑身一颤,楞住了。他不知道说什么好,不知道怎么来引导面前这个大个子中年人。
孔子的回答,让老子觉得:这人涉世未深,很不成熟。
任何事物,都不是绝对的,都是相对地!何况!周礼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。
如果你懂得周礼了,你就会发现:周礼是一笔糊涂账,细分之后已经把“礼”引向了一个极1端,已经偏离了礼的真正用意和目的。
礼的最初设置,是为了给世人提供一个有序的生活、生存环境。让大家有一个行为准则、有一个标准地行为规范。结果!当某些聪明人把礼细化后,就变得繁琐了,就束缚了世人的行为。束缚了人的行为,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活、生存。
影响了人的生活、生存,就违背了当初设置“礼”的初衷。
就跟后世的律法一样,律法越是细化,表面上看起来是法制了,是在保障人们的权利。其实际上,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
其实!律法的设置也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保障人的生存、生活,维护公平正义。
结果!某小偷在防盗网上面被房主吓了一下摔死了,房主还要担责。这都什么道理了?这样!律法不是保护人们的生存、生活,而是!保护小偷的生命,支持小偷放心大胆地盗窃,他们的生命由律法保护着。
这样地律法就偏离了当初设置律法的目的,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不会狡辩,你就是有理你也要吃官司担责。
小偷该死,因为他影响了别人的生活、生存。如果我们还去保护他们,那么!律法就不是维护人间公平、正义的。为小偷狡辩的人,与小偷同罪,都应该去死。
“年轻人!”老子楞了楞,叹道:“你不要说得过分了!你做不到!”
“我?”孔子想辩解,可见老子的脸色难看,就没有再说下去。
“要是按照周礼来讲,你根本就无法做到,你根本做不到!年轻人!不要把话说的太绝对了!比如说!……”
老子看着孔子的脸、眼睛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是来做什么地?根据方基石说,你是来‘问礼’或者是‘问道’的。你是来向我李耳问礼、问道的。可你呢?听说我不在,你马上见异思迁,跟随苌弘去学音律去了。
不是我李耳不高兴,而是!你不觉得你违背周礼了么?
你不要跟我说,你不知道我何时回来,所以才作出那样地决定的。是啊!站在你的角度上,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。你想求教的人不在,你又遇见了一个乐师,正好趁着这个机会,可以先去学习音律。
没错!站在你的角度来讲,是正确的!但是!站在周礼的角度来讲,也能说是对的,也能说是错的!也就是说!也可以说你违背了周礼,也可以说你没有违背周礼。
所以说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,谁的嘴巴大,谁会说话谁就有理,谁就没有违背周礼。
你懂我说的意思么?
我的意思是!你是一心来向我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你就不能见异思迁,跟随苌弘去学音律。我说你违背周礼了,是不是?但是!你认为你有理由,你没有违背周礼。你跟我狡辩,最后!就算我说服了你,你心里也不服,你还是认为你没有违背周礼。所以说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……
不说你跟苌弘说音律的事,不然外人知道了,还以为我李耳嫉妒呢!我们把这件事放开,再来说其他!
你刚才一口答应了,说你不违背周礼,你可以做到,是不是?你向苌弘学音律的事我们放开了,是不是?现在!我们就来说说,你昨晚回来后,你与苌弘两人站在门口偷偷地看了我一下,认为我在修炼,就没有打扰,就离开了。
表面上!你是遵守周礼了,你没有打扰我。可你的走开,一样违背周礼了!是不是?你是来向我李耳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是不是?既然是来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你就应该跪在那里,等我醒过来啊?
再则!你跪下了等我,就算我没有醒来,方基石或者张山风醒过来了,也一定会叫醒我的,是不是?你打扰我、惊醒了我是不符合周礼,但是!他们叫醒我就不违背周礼。
由此可见!周礼是一笔糊涂账。
他们叫醒我就不违背周礼,你叫醒我就违背周礼,这都什么事呢?这不是糊涂账,让一些低智商的人搞不懂?是不是?
还有!你要是长时间跪在那里,我没有理你,我一直处于修炼状态中,真的不知道,是不是?可是?要是这件事传出去了,说:鲁国的孔子拜见李耳的时候,跪在那里跪了好长时间,李耳倚老卖老,硬是没有理。或者说!李耳如何如何。结果!人家一定说,李耳违背周礼了!他不是天下第一才子,他是徒有虚名,什么什么……
由此可以看出!如果我们拘泥于周礼,把周礼细化了,那么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,就会束缚人们的行为,让世人变得这也不是、那也不是,无论你怎么做,你都违背周礼了。是不是……”
听了老子“就事论事”的讲解,孔子这才明白过来,自己的话说得过头了。是啊!我怎么能够做到不违背周礼呢?我只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违背周礼罢了!在别人的眼睛,我一样违背了周礼。
我的意思是:我?
孔子也说不清楚所以然。
在老子的解读下,好像是那么回事:要是细究起来,要是把周礼细化的话?周礼还真的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
也就在老子解读的时候,孔子离开席位,跪到了老子面前。
“周礼!是需要的!但是!不要过分去细化它!周礼!是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的,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的,而不是用来束缚世人的行为。细分了,就束缚了世人的行为,让人处处被动,不知所以!
周礼!只要在场面上遵循一下就可以了。不要过分计较别人有没有遵循。不要计较别人有没有遵循周礼,而是!要计较别人有没有影响你的生活、生存。不遵守周礼,并不影响你的生活、生存,只是说明一个人的人品、道德素质低下而已……”
“我能做到!”孔子不假思索地答道。
老子浑身一颤,楞住了。他不知道说什么好,不知道怎么来引导面前这个大个子中年人。
孔子的回答,让老子觉得:这人涉世未深,很不成熟。
任何事物,都不是绝对的,都是相对地!何况!周礼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。
如果你懂得周礼了,你就会发现:周礼是一笔糊涂账,细分之后已经把“礼”引向了一个极1端,已经偏离了礼的真正用意和目的。
礼的最初设置,是为了给世人提供一个有序的生活、生存环境。让大家有一个行为准则、有一个标准地行为规范。结果!当某些聪明人把礼细化后,就变得繁琐了,就束缚了世人的行为。束缚了人的行为,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活、生存。
影响了人的生活、生存,就违背了当初设置“礼”的初衷。
就跟后世的律法一样,律法越是细化,表面上看起来是法制了,是在保障人们的权利。其实际上,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
其实!律法的设置也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保障人的生存、生活,维护公平正义。
结果!某小偷在防盗网上面被房主吓了一下摔死了,房主还要担责。这都什么道理了?这样!律法不是保护人们的生存、生活,而是!保护小偷的生命,支持小偷放心大胆地盗窃,他们的生命由律法保护着。
这样地律法就偏离了当初设置律法的目的,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不会狡辩,你就是有理你也要吃官司担责。
小偷该死,因为他影响了别人的生活、生存。如果我们还去保护他们,那么!律法就不是维护人间公平、正义的。为小偷狡辩的人,与小偷同罪,都应该去死。
“年轻人!”老子楞了楞,叹道:“你不要说得过分了!你做不到!”
“我?”孔子想辩解,可见老子的脸色难看,就没有再说下去。
“要是按照周礼来讲,你根本就无法做到,你根本做不到!年轻人!不要把话说的太绝对了!比如说!……”
老子看着孔子的脸、眼睛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是来做什么地?根据方基石说,你是来‘问礼’或者是‘问道’的。你是来向我李耳问礼、问道的。可你呢?听说我不在,你马上见异思迁,跟随苌弘去学音律去了。
不是我李耳不高兴,而是!你不觉得你违背周礼了么?
你不要跟我说,你不知道我何时回来,所以才作出那样地决定的。是啊!站在你的角度上,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。你想求教的人不在,你又遇见了一个乐师,正好趁着这个机会,可以先去学习音律。
没错!站在你的角度来讲,是正确的!但是!站在周礼的角度来讲,也能说是对的,也能说是错的!也就是说!也可以说你违背了周礼,也可以说你没有违背周礼。
所以说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,谁的嘴巴大,谁会说话谁就有理,谁就没有违背周礼。
你懂我说的意思么?
我的意思是!你是一心来向我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你就不能见异思迁,跟随苌弘去学音律。我说你违背周礼了,是不是?但是!你认为你有理由,你没有违背周礼。你跟我狡辩,最后!就算我说服了你,你心里也不服,你还是认为你没有违背周礼。所以说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……
不说你跟苌弘说音律的事,不然外人知道了,还以为我李耳嫉妒呢!我们把这件事放开,再来说其他!
你刚才一口答应了,说你不违背周礼,你可以做到,是不是?你向苌弘学音律的事我们放开了,是不是?现在!我们就来说说,你昨晚回来后,你与苌弘两人站在门口偷偷地看了我一下,认为我在修炼,就没有打扰,就离开了。
表面上!你是遵守周礼了,你没有打扰我。可你的走开,一样违背周礼了!是不是?你是来向我李耳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是不是?既然是来问礼或者是问道的,你就应该跪在那里,等我醒过来啊?
再则!你跪下了等我,就算我没有醒来,方基石或者张山风醒过来了,也一定会叫醒我的,是不是?你打扰我、惊醒了我是不符合周礼,但是!他们叫醒我就不违背周礼。
由此可见!周礼是一笔糊涂账。
他们叫醒我就不违背周礼,你叫醒我就违背周礼,这都什么事呢?这不是糊涂账,让一些低智商的人搞不懂?是不是?
还有!你要是长时间跪在那里,我没有理你,我一直处于修炼状态中,真的不知道,是不是?可是?要是这件事传出去了,说:鲁国的孔子拜见李耳的时候,跪在那里跪了好长时间,李耳倚老卖老,硬是没有理。或者说!李耳如何如何。结果!人家一定说,李耳违背周礼了!他不是天下第一才子,他是徒有虚名,什么什么……
由此可以看出!如果我们拘泥于周礼,把周礼细化了,那么!周礼就是一笔糊涂账,就会束缚人们的行为,让世人变得这也不是、那也不是,无论你怎么做,你都违背周礼了。是不是……”
听了老子“就事论事”的讲解,孔子这才明白过来,自己的话说得过头了。是啊!我怎么能够做到不违背周礼呢?我只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违背周礼罢了!在别人的眼睛,我一样违背了周礼。
我的意思是:我?
孔子也说不清楚所以然。
在老子的解读下,好像是那么回事:要是细究起来,要是把周礼细化的话?周礼还真的变成了一笔糊涂账。
也就在老子解读的时候,孔子离开席位,跪到了老子面前。
“周礼!是需要的!但是!不要过分去细化它!周礼!是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的,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的,而不是用来束缚世人的行为。细分了,就束缚了世人的行为,让人处处被动,不知所以!
周礼!只要在场面上遵循一下就可以了。不要过分计较别人有没有遵循。不要计较别人有没有遵循周礼,而是!要计较别人有没有影响你的生活、生存。不遵守周礼,并不影响你的生活、生存,只是说明一个人的人品、道德素质低下而已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