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刘良佐中计
推荐阅读: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重生民国娇小姐、奋斗1981、神医狂妃:邪王,甜甜宠、毒妻难逃:仙尊,太强势!、冥婚,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、舌尖上的大宋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bw.com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几天后,卢九德接到了朱由崧的亲笔御批,立即把河南巡抚陈潜夫和总兵官袁枢找来,三个人密议对策。
三人认为皇上肯定让他们出兵剿贼,陪合黄得功将刘良佐部一网打尽。
没想到是将计就计,诱贼南下。哦,这个地方离鞑子的大营较近,陛下估计是怕他们跑了。此计虽妙,但困难重重,因刘良佐这封投敌卖国信,是直接写给他弟弟刘良臣的,但这么大的事一个总兵的参将肯定做不了主,须得往上层层请示,最终至少得是豫亲王多铎亲自点头或摇头才能有定论。
这就得造伪书,然后再把伪书送到刘良佐那里,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方能达到目的。
好在卢九德谙练兵机,崇祯在位时他就督调兵马东征西讨,战功赫赫,黄得功和高杰之流都一度成为他摩下之将,没有两把刷子,很难驾驭这些不法的军将,更别说打胜仗立功了。
另外陈潜夫和袁枢也都不是凡人,陈潜夫乃明末名臣之一,崇祯年间的举人,几起几落,对大明朝忠心耿耿,历史上的他侍候过崇祯、弘光和鲁王,历任监察御使、监军、太仆寺少卿,后与妻妾以身殉国。
历史上的袁枢也不简单,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,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、大梁兵巡道。
袁枢博学多识能诗能画,被后世誉为明代书画家,钱谦益曾盛赞其“负文武大略,博雅好古,登高能赋,可为大夫”。有《袁伯应诗集》留于后世。
据史书记载,袁枢貌俊伟,多大略。善骑射,有边才。崇祯乙亥年,袁枢为其父在睢州家里守孝,遇流民攻城,睢阳卫不堪一击而败。袁枢破家散财两千金募勇杀敌,擐甲登陴,倡先固守,力战七昼夜,至目生疮,睢州城得以保全。明崇祯十一年,清军大举侵明,明将多畏缩,袁枢不避死,以户部郎中文职督饷于辽左军前,解朝廷庚癸之忧。清兵渡江陷金陵,袁枢绝食数日忧愤而死。
由此可见,袁枢文武全才,是大明的忠节之臣,朱由崧如此重用他也是看中了这一点。
三个臭皮匠还抵一个诸葛亮,何况是这样三个副有雄才伟略的人物,要是连这点事都办不成,那朱由崧就白器重他们一回了。
根据皇上的圣谕,三人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,那就是从庞纪身边的人身上下功夫。
因此次与庞纪一同被抓的还有庞纪的几个跟班,这几名亲从是刘良佐派出的精干,路上保护庞纪也是协助他完成这次重大任务的,刘良佐是出于安全考虑,这么重大的事怕庞纪一人能堪重任。
当生命受到威胁时,在威逼利诱面前,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的。庞纪这几个人当中,果然有人选择了投降保命,其中之一便是刘良佐的一名家将,这名家将奴随主姓,叫刘同,此人伺候刘良佐多年,对刘家的情况一清二楚,刘良臣投降鞑子之后,很多书信往来他都充当了信使。
摸清了这些之后,卢九德等人在刘同的协助下,很快造好了伪书,让刘同代替庞纪回去将这封伪书送到刘良佐手上,害怕刘同出尔反尔,卢九德、陈潜夫和袁枢商议之后,派人将其一家老小诱至军中抓为人质,又定下了苦肉计。
刘同本就是就真心投降,这下更不敢三心二意了。
临行前,刘同咬着牙让人向腿上射了一箭,把自己整得一瘸一点的,带着那封伪信来见刘良佐。
刘良佐见状大惊,他就害怕中间出事,还是出事了,派出数名精干,如今只回来血淋淋的一个,赶紧问及详细。
刘同镇定下来,把事先编修了成千上万遍的谎言端出来了,说去时顺利,二爷很高兴,豫亲多铎王爷也非常赞赏伯爷的识时务,修来了亲笔书信,但时回来的路上出了差错,被袁枢的人盯上了,一场拼杀,庞纪等人被诛,独他一人侥幸得脱,说完声泪俱下地将伪信逞给了刘良佐。
敌中有我,我中有敌,这种事素来就真假难辨,加上卢九德、陈潜夫和袁枢造假水平不是一般的高,还有刘同这场戏演得也像,刘良佐没有火眼金睛,也是刘良佐降清心切,带回鞑子的信是最重要的,他的十万人马呢,至于死几个人哪算什么,因此刘良佐一点也没怀疑。
心怀激动地将这封伪书看了几遍,当刘良佐读懂了信中清鞑子赞赏了他的识时务之外,还指示他建功立业,率军挺进京师,多铎则派出雄居河南熊州的祖大寿部率军作为后援,以打消其后顾之忧,待诛灭了南明伪帝,他们刘氏兄弟就都是大清的公侯伯爵了。
刘良佐有些忘乎所以了,尽管搭上了得力助手参将庞纪等人的性命,但总算联络鞑子成功了,大清的公侯伯爵他可不敢奢望,但顶带花绫,封妻荫子是少不的了,更重要的是眼前迥境解了,不必再担忧昏君会对他对手了。
因他立即击鼓聚将,很快他的伯侯府议事大厅排满了各级军将,压压叉叉的不下百人,游击将军如果侥幸得到通知前来参会,都须得站着听训。
寿州有雄兵六万,这无疑是他的主力,另外临淮、陈杞等地的驻军也有三万八千人,加在一起总兵力一共是九万八千,号称十万大军,这是刘良佐嚣张跋扈的全部本钱。
刘良佐兴致勃勃地进行了战前动员,无非是说些朝廷如何昏聩,滥杀无辜,京城中的马党案牵连到了他们,昏君高举屠刀正一步一步向他们逼来。要想活命只有投降鞑子,幸运的是,鞑子已经向他们敞开大门,识时务者为俊杰,莫失良机,应该鞑子的帮助下建立军功,跟着鞑子吃香的喝辣的,等等,凡此种种言论来煽动部下跟着他造反。
这些军将听说要倒戈相向,反了朝廷,跟清鞑子成了一家人,现在要举兵南下征讨伪帝,倍觉意外,这也太突然了吧,不过他们都是刘良佐的部下而且多是心腹,伯爷怎么说就怎么听呗,当得知有清鞑子为后援时,纷纷又有种如虎添翼之感。
几天后,卢九德接到了朱由崧的亲笔御批,立即把河南巡抚陈潜夫和总兵官袁枢找来,三个人密议对策。
三人认为皇上肯定让他们出兵剿贼,陪合黄得功将刘良佐部一网打尽。
没想到是将计就计,诱贼南下。哦,这个地方离鞑子的大营较近,陛下估计是怕他们跑了。此计虽妙,但困难重重,因刘良佐这封投敌卖国信,是直接写给他弟弟刘良臣的,但这么大的事一个总兵的参将肯定做不了主,须得往上层层请示,最终至少得是豫亲王多铎亲自点头或摇头才能有定论。
这就得造伪书,然后再把伪书送到刘良佐那里,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方能达到目的。
好在卢九德谙练兵机,崇祯在位时他就督调兵马东征西讨,战功赫赫,黄得功和高杰之流都一度成为他摩下之将,没有两把刷子,很难驾驭这些不法的军将,更别说打胜仗立功了。
另外陈潜夫和袁枢也都不是凡人,陈潜夫乃明末名臣之一,崇祯年间的举人,几起几落,对大明朝忠心耿耿,历史上的他侍候过崇祯、弘光和鲁王,历任监察御使、监军、太仆寺少卿,后与妻妾以身殉国。
历史上的袁枢也不简单,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,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、大梁兵巡道。
袁枢博学多识能诗能画,被后世誉为明代书画家,钱谦益曾盛赞其“负文武大略,博雅好古,登高能赋,可为大夫”。有《袁伯应诗集》留于后世。
据史书记载,袁枢貌俊伟,多大略。善骑射,有边才。崇祯乙亥年,袁枢为其父在睢州家里守孝,遇流民攻城,睢阳卫不堪一击而败。袁枢破家散财两千金募勇杀敌,擐甲登陴,倡先固守,力战七昼夜,至目生疮,睢州城得以保全。明崇祯十一年,清军大举侵明,明将多畏缩,袁枢不避死,以户部郎中文职督饷于辽左军前,解朝廷庚癸之忧。清兵渡江陷金陵,袁枢绝食数日忧愤而死。
由此可见,袁枢文武全才,是大明的忠节之臣,朱由崧如此重用他也是看中了这一点。
三个臭皮匠还抵一个诸葛亮,何况是这样三个副有雄才伟略的人物,要是连这点事都办不成,那朱由崧就白器重他们一回了。
根据皇上的圣谕,三人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,那就是从庞纪身边的人身上下功夫。
因此次与庞纪一同被抓的还有庞纪的几个跟班,这几名亲从是刘良佐派出的精干,路上保护庞纪也是协助他完成这次重大任务的,刘良佐是出于安全考虑,这么重大的事怕庞纪一人能堪重任。
当生命受到威胁时,在威逼利诱面前,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的。庞纪这几个人当中,果然有人选择了投降保命,其中之一便是刘良佐的一名家将,这名家将奴随主姓,叫刘同,此人伺候刘良佐多年,对刘家的情况一清二楚,刘良臣投降鞑子之后,很多书信往来他都充当了信使。
摸清了这些之后,卢九德等人在刘同的协助下,很快造好了伪书,让刘同代替庞纪回去将这封伪书送到刘良佐手上,害怕刘同出尔反尔,卢九德、陈潜夫和袁枢商议之后,派人将其一家老小诱至军中抓为人质,又定下了苦肉计。
刘同本就是就真心投降,这下更不敢三心二意了。
临行前,刘同咬着牙让人向腿上射了一箭,把自己整得一瘸一点的,带着那封伪信来见刘良佐。
刘良佐见状大惊,他就害怕中间出事,还是出事了,派出数名精干,如今只回来血淋淋的一个,赶紧问及详细。
刘同镇定下来,把事先编修了成千上万遍的谎言端出来了,说去时顺利,二爷很高兴,豫亲多铎王爷也非常赞赏伯爷的识时务,修来了亲笔书信,但时回来的路上出了差错,被袁枢的人盯上了,一场拼杀,庞纪等人被诛,独他一人侥幸得脱,说完声泪俱下地将伪信逞给了刘良佐。
敌中有我,我中有敌,这种事素来就真假难辨,加上卢九德、陈潜夫和袁枢造假水平不是一般的高,还有刘同这场戏演得也像,刘良佐没有火眼金睛,也是刘良佐降清心切,带回鞑子的信是最重要的,他的十万人马呢,至于死几个人哪算什么,因此刘良佐一点也没怀疑。
心怀激动地将这封伪书看了几遍,当刘良佐读懂了信中清鞑子赞赏了他的识时务之外,还指示他建功立业,率军挺进京师,多铎则派出雄居河南熊州的祖大寿部率军作为后援,以打消其后顾之忧,待诛灭了南明伪帝,他们刘氏兄弟就都是大清的公侯伯爵了。
刘良佐有些忘乎所以了,尽管搭上了得力助手参将庞纪等人的性命,但总算联络鞑子成功了,大清的公侯伯爵他可不敢奢望,但顶带花绫,封妻荫子是少不的了,更重要的是眼前迥境解了,不必再担忧昏君会对他对手了。
因他立即击鼓聚将,很快他的伯侯府议事大厅排满了各级军将,压压叉叉的不下百人,游击将军如果侥幸得到通知前来参会,都须得站着听训。
寿州有雄兵六万,这无疑是他的主力,另外临淮、陈杞等地的驻军也有三万八千人,加在一起总兵力一共是九万八千,号称十万大军,这是刘良佐嚣张跋扈的全部本钱。
刘良佐兴致勃勃地进行了战前动员,无非是说些朝廷如何昏聩,滥杀无辜,京城中的马党案牵连到了他们,昏君高举屠刀正一步一步向他们逼来。要想活命只有投降鞑子,幸运的是,鞑子已经向他们敞开大门,识时务者为俊杰,莫失良机,应该鞑子的帮助下建立军功,跟着鞑子吃香的喝辣的,等等,凡此种种言论来煽动部下跟着他造反。
这些军将听说要倒戈相向,反了朝廷,跟清鞑子成了一家人,现在要举兵南下征讨伪帝,倍觉意外,这也太突然了吧,不过他们都是刘良佐的部下而且多是心腹,伯爷怎么说就怎么听呗,当得知有清鞑子为后援时,纷纷又有种如虎添翼之感。